表演艺术家总希望自己的演出能得到观众的好评,能得到“粉丝”们的赞赏,但是,经常会出现表演者对自己演出效果不甚满意的情况。在某个座谈会上,一位著名黄梅戏演员提出,在一个灯光、音响设备条件不错的剧场演出黄梅戏,总感到黄梅戏的特色没有充分反映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戏曲的种类很多,有京剧、越剧、川剧等等,这些剧种对演出的厅堂、设备、音响有什么要求,尚不是很清楚。现在国内大剧场的建筑设计都请外国专家,设备都选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这样的剧场能满足各种剧种演出的需要吗?如一支质量很好、频率响应很平直的传声器,能适合各种不同的声信号的拾取吗?一只频率响应很平直的扬声器系统能放出各种不同要求的音响效果吗?答案很明确:不可能。本文拟从技术角度出发,讨论影响演出效果的诸多因素。建议研究各剧种的主要唱段的功率谱密度,以获得该剧种的标准节目源信号,为音质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影响演出效果的3因素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做到在演出场所,只要提出要求,一般都能满足。问题在于这“要求”是什么?往往说不清楚,提不出来。
1.1 厅堂
我们知道,影响厅堂演出效果的因素很多。从建筑声学讲,室内声场的分布受到厅堂内各个界面的影响。声波入射到界面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散射、透射与吸收。室内的简正模式受到厅堂形状和壁面的影响,可能引起某些频率的声音被加强或减弱。声波在室内的传播,使声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声源在室内发声后,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吸收,使得室内声压级逐渐增长,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也不会立即消失,要经历一个逐渐衰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混响过程。声能衰减60 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室内混响时间比较短,声音听起来比较干,但较清晰;混响时间比较长,增加了声音的丰满感,过长则会使声音发浑。另外,混响时间是频率的函数,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演出效果。
上一篇: 舞台工作照明系统在PLC改造中的应用
下一篇: 舞台机械控制方式深层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