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演播室录制工作中,所拍摄的主体对象主要是人物。在对人物布光的的操作中处理最多的阴影就是人物活动产生的阴影。人最能传情达意的重要部位是面孔。面孔成为布光的主要表达对象。人的面孔是球面状的立体的形态。在正常的照明过程中,它产生阴影的部位也是有规律的,常常是在鼻子的两侧、下面,下颌边缘和面颊两侧。这些是对阴影的控制中要重点注意的部位。消除减弱人物这些部位的阴影,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柔
柔,就是改变光线的性质,由强减弱,由硬变软,来淡化所产生的阴影。常用方法有:
(1)使用柔光型的电视聚光灯; (2)管状的散射灯具; (3)电视聚光灯调节焦距,变成散焦; (4)聚光灯前加柔光纸,改变为柔和的散射光; (5)使用新型的三基色荧光灯具; (6)使用新型的多点状光源的LED灯具。 应用以上方法,不同程度改变了光的性质,使光线打到人物面孔上的阴影,边缘软化柔和,阴影与亮部光区光比减弱,也减小了人物的阴影落到背景上的浓度与距离。在空间较小的演播室内,柔和的主光会大大减轻人物投影对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柔和的散射光,对减弱阴影有很大的作用,还能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皮肤质感。但是对于一些皮肤粗糙、肤色较黑的人物,不能像直射的光线那样投到皮肤上,要使皮肤泛亮来掩饰人物皮肤的缺陷。柔和的散射光作为人物照明的主要光源,也为人物的化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1 利用泛光灯进行基础照明,再对人物加聚光灯做主光突出人物 2 冲 冲,就是用光线去冲淡人物或背景上的阴影。在布光中,当人物的主光布好后,会在人物脸孔的一侧和下颌等部位留下阴影,是图像的阴面。光线直射,影子越实越黑;光线散射,影子变弱变淡。打开辅助光照亮人物面孔的阴面,就是利用光的照明,来照亮冲淡主光产生的阴影。辅光的灯位宜低、宜柔,宜与摄像机方向接近。辅光的照度低于主光,避免产生新的多余的影子。有时主光与辅光照度相同,会在人物的下巴下交叉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阴影,像一个洋胡子,既不好处理又影响美观。假如辅光照明后,阴影仍较浓,也可考虑加修饰光,来专门冲淡阴影,美化人物。此时要特别注意,光线角度要低,范围要控制得当,光线要柔、散。也可自创一些新工具新方法,让灯具的光线有亮而无影。例如,有的在主持台上暗装荧光灯,有的自制细灯筒,有的利用散光盒子灯加柔光片安在人物脚光的位置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消除人物面部阴影的死角。若背景板有影子投在上面,利用背景灯的光线来冲淡阴影,但不要使景面太亮,喧宾夺主,要调节好与人物面光的光比。 3 隐 隐,即在狭小的环境中,提高灯光的位置或移动灯位偏离摄像机取景的范围,灵活地把影子隐藏起来。正规的电视演播室都是由专业人员设计的,演区的空间距离经过了严格的计算,完全能满足灯光设计者的需要。被摄人物的演区与背景也会保留足够的空间,这为阴影的隐藏处理提供了方便。有时,限于客观原因也会在不太规范的地方建立临时演播室。在灯光调整中,极易碰上阴影的问题。例如,给一个人物布好光后,若背景还有阴影,把灯光位置稍提高一些让影子落到地面或光线向侧面调一些,把影子落到画面之外;或是借用背景板图案有深色的部分把影子隐藏起来。又如,有的画面人物鼻梁较高,采用三点布光时容易产生较长的鼻影,这时可以把光位抬高,让鼻影移藏到鼻子两侧下方的鼻沟里。有时还可以把灯光设在摄像机和人物相向的同一条轴线上,形成与人物平行的正面顺光,把人物产生的阴影隐藏在人物的身后。正面顺光在人的脸上不会产生明显阴影,人脸上产生的少许阴影,都会隐藏到五官的轮廓线里。这也是很多摄像记者外出采访单灯补光照明控制阴影的常用方法。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拉开人物与背景的距离,使阴影尽量落到远离背景的地面,保持背景画面的洁净。 4 化 化,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非发光装置,改变光线的投射性质,把灯光的影子减弱化解掉,像无影灯一样。例如:使用柔光纱结合灯箱做成柔光箱,产生的光线可以达到类似无影效果。可以利用反光板,把直射光线转换成漫射光,来消除灯光的投影。特别是在一些电视广告的拍摄中,往往要求画面明亮柔和,基本是类似高影调的效果,以展现其商品温馨的使用气氛。这要求广告画面中的人物身上不允许存在多余的阴影。对此,可采用散光灯加柔光纸,产生类似柔光箱样的极柔和的漫射光线,以照亮人物。为增加艺术效果,还可利用锡箔面反光板在人物的左侧勾勒出一抹明亮的光斑。直射的聚光灯灯光经过锡箔面反光板的折射,虽然削弱了光强,但仍保持了直线照射的性质,能在人的脸孔上产生光感较强的亮面,而不会产生碍眼的阴影。经过反光板的反射滤掉了聚光灯热光源中的红外线,而显得光质也比较清凉。反光板的运用比较适合单机位小场景的拍摄。图2 通过黑电平的调节既要保证背景的黑透,也要反映出人物身上深色部分的层次 5 巧 巧,就是巧妙地利用摄像机自带的调节功能,通过改变摄像机内部的参数,来减淡阴影以保障画面质量。在实际拍摄中,遇到大范围的黑、灰、蓝等深色调的环境时,可以改变摄像机的黑电平指数,将电平刻度微调至0.33~0.55,提高背景环境的灰度,减弱过黑、过重、过闷的场景基调。由此,并能减弱人物本身受光的明暗对比,从而使整个电视画面柔和一些。同样道理,在大面积的中灰和浅灰的具有中间色调特点的拍摄环境,可以降低一些黑电平的调节刻度,来增加整个画面中黑的成分,增强与被摄人物的受光明暗对比度,使整个画面基调可以显得“重”一些,立体感强烈一些。但若使用不当也会让电视画面显得发“毛”,发亮或沉闷,缺乏层次。上一篇: 常见的风险及应对方法舞台演出中注意要素
下一篇: 如何配合节目制作中舞台灯光与切像